再忙勿忘“六月黄”
什么是“六月黄”?其实就是还未长成的童子蟹。此时的膏黄不是呈锯末状,而是成流脂状。江浙一带把这尚未发育成熟的“六月黄”叫成黄油蟹,最是鲜美。
六月黄 “宝宝”蟹
“六月黄”其实就是还未长成的童子蟹。此时的膏黄不是呈锯末状,而是成流脂状。江浙一带把这尚未发育成熟的“六月黄”叫成黄油蟹,最是鲜美。与十月、十一月份壮硕横行的大闸蟹比起来,它们二两、三两左右的个头,只能说是小宝宝;可别因为小而看不起它们,“六月黄”绝对属于美食中“小身材、大味道”的典型。 就像乌龟、甲虫一样,大闸蟹的一生中会有10多次的蜕壳,每蜕一次壳就长大些、强壮些,直到农历七月末,大闸蟹完成最后一次蜕壳,从“宝宝”走向“成年”。
于是,传统的农历六月,这些蟹中的“宝宝”为了完成“成人礼”,就会在体内聚集丰富的能量。此时的蟹虽说个头不大,品相也不如成年阳澄湖大闸蟹“青背白肚”般周正,用手轻轻按下蟹脚,手感还有些软薄,但蟹黄却十足的饱满,蟹肉也更加嫩、甜。
“六月黄”的珍贵还在于其周期短,蜕壳仅在一个月间,过后只能再干等上2个多月才能吃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。可以说,“六月黄”是一场热身赛,是吃大闸蟹的前奏曲。这也可称得上河蟹的特别之处。一般的生物一生之中大约只有一次辉煌,而大闸蟹不同,它居然有两个巅峰期,实在是奇妙得很。
上一篇:购蟹需注意,农贸市场全部退出
下一篇:秋高气爽,鳌蟹足痒